close

周爺爺講蘭嶼故事  

書評:《Misinmo pa libangbang, 飛魚》、《Akokay tatala, 獨木舟》

裴元領(台大社會學博士候選人)

1999/7/15 中國時報

 

在一家咖啡館讀完這兩本以「蘭嶼」為背景的神話傳說,忽然想起不少我行我素的青少年可能會喜歡所謂的現實,結果讓原住民神話處於某種尷尬的夾縫:因為不夠麻辣、不能貼近變化多端的現狀,所以不直接刺激年輕人(甚至小朋友)的好奇。而對疑神疑鬼的中老年人來說,要他(她)們靜靜聽別人講故事,而非製造更多荒腔走板的八卦,更是強人所難。至於美、日、歐與中原漢文化的力量一向遠遠超過原住民,如何在千年之末、世紀之交保留台灣原住民的神話傳說,可能是今日讀者首先要參考的社會脈絡。

 

事實上,《獨木舟》與《飛魚》裡不乏現實生活的寓意。例如死人換死豬(「可怕的交換」)、人殺鬼(「討火之鬼」)、鬼嚇人(「漁夫惡夢」)、鬼吃人(「網到魔鬼」人直接被鬼吃、「橋夫遇難」人被蜈蚣吃、「漁夫的末日」人被鯊魚吃),甚至在對付山藥怪人以前,母親用滾水潑在兩個兒子身上...,這些智慧若用常理判斷,似乎荒誕不經; 但現實生活本非詩情畫意; 人有鬼心、鬼有人形,交相殘害的歷程與漢族傳統似不相上下。只有矯情的大人聽這些故事還主張分級,但男女老少的殺人事件,難道不常上媒體嗎?相較之下,欺騙、利用別人、自我標榜等行為不也總在現實生活中一再重演?難道大人們還能沿用美美的、假假的、不食人間七情六慾的故事遮住小孩的視線?

那麼,就翻開夏本奇伯愛雅這兩本既有趣又富現實感的傳說罷。相信世紀末的台灣人也該要學會Akokay tatala (您好)與Misinmo pa libangbang(再見)的智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yapenjipe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